20世纪50年代,伦敦出现很多供应意式咖啡的咖啡馆。近几年,大众喜爱咖啡饮品的热潮再度来袭,人们对咖啡馆和如何冲煮咖啡的兴趣再次大增。
在烘焙过程中,咖啡风味三要素:甜、酸、苦也是通过热量逐渐激发的。那么,烘焙过程中这些味道如何演变而来?
在描述咖啡味道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到甜味(开始喝的时候凌凌真没觉得有甜味,简直苦的灵魂出窍)。
咖啡生豆中是含有单糖和多糖成分的。多糖主要是纤维素一类,多糖可不是糖,不甜的,所以甜的还是单糖成分。
咖啡豆中的水分大量蒸发之后,单糖在咖啡烘焙温度的催化下会发生反应。
例如一些单糖发生焦糖化反应,形成咖啡豆风味中焦糖式的调性。焦糖化之后,咖啡豆中糖分减少,反而会转变成一些苦味,这个反应也是苦味来源之一。
还有一些糖类会与咖啡豆内部的蛋白质发生作用,进行美拉德反应,就是那种令咖啡豆着色的反应。这个反应在烘焙中非常著名,不止是烘焙咖啡豆,糕点烘焙颜色变成褐色也是因为美拉德反应。
当咖啡完成第一爆的时候,单糖几乎都参加了不同的化学反应,要么不存在了,要么转变成其他咖啡芳香化合物。
接下来就是酸了!
咖啡豆中有很多种酸味,有些是招人喜欢的,其他那些不好的酸味,可以叫做"臭酸"。
绿原酸是对烘焙师而言最重要的一种酸。烘焙咖啡时,最重要的就是完全去除不完美的酸味,同时避免形成其他不好的风味。
烘焙师的能力就体现在保留咖啡豆美妙风味,去除负面味道上了。
有一些酸在烘焙完成之后仍然能保持稳定,例如奎宁酸,不过这个没关系,属于讨喜又干净的酸味。
至于咖啡的香气,多来自于咖啡烘焙时发生的三大反应:焦糖反应、美拉德反应、吉斯特雷克降解反应。
前两者已经说过,第三种是一种和氨基酸有关的反应。
这三种都是烘焙受热而催化的,最后会产生超过800种不同的易挥发芳香化合物,这就是咖啡香味的来源。
虽然咖啡中的芳香成分比葡萄酒的都要多,但是一种咖啡豆不会总有所有的芳香成分。
很多人想人工合成新鲜烘焙的咖啡香气,但是最终都会失败。凌凌觉得,咖啡的香气复合,不是同一时段一起出现的,相辅相成,这样的味道想要复制可是非常难的。
烘焙完成之后,必须快速冷却咖啡豆。这个凌凌之前已经讲过,是为了保证咖啡烘焙的火候,不会产生负面的风味。
类比油炸花生米,这种自身还有油脂且吸收热量的豆豆们,油炸到一定程度必须果断终止,不然就可能出现内部的"自炸"!
咖啡豆一样,在小型烘焙机中,一般会使用冷却盘抽风降温。而烘焙大量咖啡豆的大型机械单靠冷空气很难达到冷却要求,必须搭配雾化的水汽,水汽遇热蒸发可以快速带有热量。
如果操作得当,这样的冷却方法不会导致负面的风味。但如果操作不慎,咖啡豆老化速度会超过预期。
而且,还有很多厂商通过增加水雾的方式增加熟豆吸收水分的量。只能说,这样很不道德,也不利于咖啡质量和保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