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四月,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暴光,股价暴跌,优惠券挤兑,其后证监会入驻调查,端幸更换高层主管。瑞幸高调崛起,从一开始就对标星巴克,环环相比,以凸显自己。但事实上,两者除了门店数量、咖啡单价等显性差异之外,有更多的隐含差异。
针对于此,笔者发表了《与星巴克相比,瑞幸关心ESG吗?》一文,得到读者的热烈回应。现在以盈利和社会良心之间的平衡为题,谈谈这个未见瑞幸重视,星巴克却必须面对的议题。
咖啡的可持续发展挑战
去年底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可持续投资中心,发布了一份有关咖啡生产的研究报告,指出其经济可行性及可持续性,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咖啡生产会涉及非法用工、中间商剥削、工作场所安全疑虑等问题,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。咖啡耕种会涉及污染土壤、破坏水源,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。
全球有六千万农户以咖啡为生,正辛苦承担着气候变化对咖啡种植环境的负面影响,包括咖啡豆质量下降,咖啡树染病频繁。更糟的是,咖啡农户的日均收入低,其中很多竟不及1.9美元的极贫线,而无论消费者为一杯咖啡出价多少,最终只有很小一部分会流入咖啡农手中。
星巴克创始于1971年,无论可持续发展或ESG的理念,那个年代都尚未浮现事实上,当时社会上主导的是股东优先说,诺奖得主傅利曼教授的知名短文――“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其获利“,更被奉为圭臬。ESG一词当时亦未见使用,社会上才开始讲CSR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企业社会责任),但相关的理论基础仍处于建构阶段,其中包括利益相关者说及企业目的说。
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ESG的理念,在1990年代由联合国及环境团体的宣导后,才开始受到正视。譬如,可持续报告准则的制订组织――全球报告倡议组织(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, GRI),于1997年由联合国推动成立。全球第一个可持续性评级系统――道琼斯指数的企业可持续性评级(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),于1999年推出。另外,企业的ESG实践与可持续发展之结合,也出现在这时期:可持续报告准则就以企业的ESG实践来界定其可持续发展责任,而可持续性评级体系对企业评估内容就是其ESG实践。
从股东优先说的立场,当企业以最大化股东价值为目的时,可以不面对ESG责任,这可能是星巴克最初所处的情况。但当星巴克步入成长期后,时代已经改变,新范式兴起,而它必须考虑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方,包括供应商、顾客、员工、运营社区、自然环境等。
对于星巴克,这有消极与积极两层意义。在消极层面,它应该维持底线伦理,确保其运营不会违反”不伤害原则”,譬如污染土壤、破坏水源、损害工人健康等。在积极层面,它应该改善咖啡农民的技能和生活,提升顾客的体验,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。然而这背后的关键,是星巴克必须顾及各种利益相关方的福祉,且在盈利与社会良心之间求取平衡。